在傳統的廢水生物處理技術中,泥水分離是在二沉池中靠重力作用完成的,其分離效率依賴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,沉降性越好,泥水分離效率越高。而污泥的沉降性取決于曝氣池的運行狀況,改善污泥沉降性必須嚴格控制曝氣池的操作條件,這限制了該方法的適用范圍。由于二沉池固液分離的要求,曝氣池的污泥不能維持較高濃度,一般在 1.5~3.5g/L左右,從而限制了生化反應速率。水力停留時間(HRT)與污泥齡(SRT)相互依賴,提高容積負荷與降低污泥負荷往往形成矛盾。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還產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,其處置費用占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的25%~40%。傳統活性污泥處理系統還容易出現污泥膨脹現象,出水中含有懸浮固體,出水水質惡化。
針對上述問題,MBR將分離工程中的膜分離技術與傳統廢水生物處理技術有機結合,大大提高了固液分離效率;并且由于曝氣池中活性污泥濃度的增大和污泥中殊效菌(特別是優勢菌群)的出現,提高了生化反應速率;同時,通過降低F/M比減少剩余污泥產生量(甚至為0),從而基本解決了傳統活性污泥法存在的許多突出問題。
但是,MBR不是萬能的,它屬于微濾膜,是按能通過的顆粒物粒徑來定義的;所以,對于它來講堵塞問題是關鍵,一些易結垢、含油類物質和粘稠性物質較多的廢水,建議不要采用MBR膜法;不適合MBR法的廢水類型有:乳化液/研磨液/淬火液/冷卻液廢水、表面活性劑廢水、石油類廢水、脂類廢水(有預處理措施除外)。
MBR膜法現在應用越來越廣泛,以其穩定清澈的出水備受關注,但其巨大的維護量也使很多使用者頭疼;那么要想在使用中盡量減少維護工作強度,在設計階段就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:
MBR曝氣裝置的設計要點
1、曝氣裝置可以固定在池底(需要做膜組件承托架和膜組件滑入導軌),也可以跟膜組件做在一起,各有優劣,曝氣管的位置要做精心考慮,采用DN20穿孔管,每個膜片間隙對應一路穿孔管,穿孔大小Φ2.0mm,穿孔間距100mm,相鄰兩路管穿孔位置交錯穿插,孔口做單排垂直向上,有很多雙排、斜向下的做法,個人認為不可取,沉降的污泥不會對孔口產生堵塞。
2、曝氣量的大小進行粗略估算,根據經驗數字,按照汽水比24:1即可(常規池深3.5m),風機排風壓頭選型比高液位高0.01Mpa;風機出口設置泄氣閥,泄氣管口徑全開能卸掉70%的空氣量即可,泄氣口上加裝消音器,這套裝置用來控制生化槽中的DO值以及保護風機;
3、每個膜組件曝氣都設置單獨的調節閥,同時整個生化槽的充氧曝氣要另外做單獨的控制閥,用微孔充氧曝氣裝置,確保能靈活調整攪拌空氣量和充氧空氣量;
4、MBR池DO控制為2.5~5之間,正常液位約為3ppm,在液位高低不同時,DO也會有變化,不宜長時間超過5.0ppm。
化學浸泡清洗
1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,為了減少工作強度,能實現整個膜組件的清洗,這就要求做好膜組件的出池入池定位,水管及氣管要做方便拆卸的活連接(氣管如果不與膜組件做在一起則氣管不用考慮),而且這個活連接要經久耐用,個人建議用法蘭連接或者采用品牌的雙由令球閥連接,膜組件的起落配套行車,能有效減輕勞動強度,行車貼牌500kg(實際可以做到1t的起重量);
2、化學浸泡槽要做3個,大小要膜組件放進去綽綽有余,高度在淹沒膜絲之后再留500mm超高,每個浸泡槽要做好穿孔曝氣管道及其保護平臺;浸泡槽總深度=池底平臺高度+膜組件底部到上層膜絲的高度+500mm超高;
3、3個浸泡槽邊上要設置2個儲液桶,其容量要大于浸泡槽的有效容積,用來將清洗藥液重復利用;
4、每個浸泡槽要配套1臺塑料排污泵,用來將藥液從浸泡槽中移送到儲液桶或排放;
5、要考慮洗過之后的廢液的處理方式,NaOH可以當作藥劑加入到系統中,NaCLO經過澄清處理直接排放或儲存回用即可,檸檬酸可以慢慢投加到生化處理系統中;
6、每個浸泡槽的攪拌空氣量按照劇烈攪拌來設計,并安裝有調節閥;
7、浸泡槽要設有自來水加入管道,管道要粗,避免在自來水注水上浪費時間,注滿時間以10min為宜,參考數據,在自來水壓力2~3公斤時,DN50的自來水管流量約18~22m3/hr;
8、常用化學清洗藥劑及濃度:
NaOH(用來殺菌和清洗掉有機污染物):濃度1%~2%,浸泡時間>2h;
檸檬酸(用來除去無機結垢,沒有則省略):濃度2%,浸泡時間>2h;
NaClO(10%液體,用來深度殺菌,恢復膜絲過濾功能):濃度5%,浸泡時間>2h;
酒精(95%工業級酒精)單片浸泡2min,用來恢復失水后的膜絲,未脫水則省略;
9、清洗步驟:水沖洗→水浸洗→堿液浸洗→檸檬酸浸洗→NaClO浸洗→水沖洗→復位;
10、注意,檸檬酸為有機酸,使用不受限制,但如果距離下次使用超過1個月,就會在儲存過程中發霉變質,建議一次性使用;
11、注意,每次清洗完需要檢查膜絲斷絲,對于斷絲單根打結處理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